初出茅庐 |
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
有两下子 |
比喻有点本领。 |
悬而未决 |
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 |
讴功颂德 |
讴:歌颂,赞美。指赞美功绩,歌颂恩德。 |
胆寒发竖 |
形容恐怖之极。 |
皮开肉绽 |
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 |
巧上加巧 |
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。 |
偃旗息鼓 |
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 |
昂藏七尺 |
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目不斜视 |
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 |
发号施令 |
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|
鬼头鬼脑 |
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粗制滥造 |
粗:粗糙;滥:过多而不加以节制。原指产品制作粗糙;只求数量;不顾质量。现也泛指工作草率;不讲求质量。 |
分门别类 |
门:类;别:区别。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。 |
立竿见影 |
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 |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
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不在话下 |
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密锣紧鼓 |
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满面春风 |
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 |
鹬蚌相争 |
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华不再扬 |
已开过的花,在一年里不会再开。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。 |
福善祸淫 |
指行善的得福,作恶的受祸。 |
坑坑洼洼 |
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,高高低低。 |
群山四应 |
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拆东墙补西墙 |
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
绝路逢生 |
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。 |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|
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 |
过五关斩六将 |
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