亹亹不倦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亹亹:同“娓娓”,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。也指说话、文章十分感人。亦作“亹亹不卷”、“亹亹不厌”。
出处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:“音韵铿锵,使人味之,亹亹不倦。”
例子宋·周煇《清波杂志》:“后徙建康,亹亹不倦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wěi wěi bù juàn
注音ㄨㄟˇ ㄨㄟˇ ㄅㄨˋ ㄐㄨㄢˋ
繁体焕焕不勌
感情亹亹不倦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等。
近义词娓娓不倦、亹亹不厌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变幻无常(意思解释)
- 倒果为因(意思解释)
- 见风是雨(意思解释)
- 大名鼎鼎(意思解释)
- 春风化雨(意思解释)
- 想望丰采(意思解释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释)
- 功成名就(意思解释)
- 繁文缛节(意思解释)
- 苦口之药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十恶不赦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读书种子(意思解释)
- 共为唇齿(意思解释)
- 兵戎相见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凤协鸾和(意思解释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释)
- 善善恶恶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众所瞻望(意思解释)
- 纵横四海(意思解释)
- 一目十行(意思解释)
- 满天飞(意思解释)
- 云游天下(意思解释)
- 一偏之论(意思解释)
※ 亹亹不倦的意思解释、亹亹不倦是什么意思由酷文网-专业的汉语字词典与文学资料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勤俭节约 |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。 |
奔走相告 | 奔;走:跑。奔跑着互相转告。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;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。 |
攀龙附凤 | 附:接触、依附。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。 |
经文纬武 | 治理国家的本领,文的武的都具备。 |
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“名士”。旧指冒充风雅的人。 |
门当户对 | 门、户: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;当:相称;对:合适;对等。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;适宜通婚结亲。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;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坏法乱纪 | 破坏法制和纪律。 |
功成名就 | 功:功业。就:达到。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没里没外 | 里外不分,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。 |
废书而叹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绘声绘影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
熟能生巧 | 巧:技巧。熟练了;就能找到窍门。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知往鉴今 | 鉴:借鉴。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 |
信口开河 | 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 |
散言碎语 | 犹言闲言碎语。 |
不在话下 |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哀兵必胜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 |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 |